2020年7月19日下午,由中國科技金融促進會風險投資專業委員會和中國母基金聯盟主辦,母基金研究中心協辦的“2020中國母基金峰會”在深圳圓滿落幕。峰會以“逆勢破局,FOF重啟”為主題,來自政府部門、行業協會、母基金機構、直投基金機構和新聞媒體等400多人共聚一堂。
高特佳投資集團CEO、高特佳弘瑞投資董事長黃青受邀參加峰會,并發表題為《疫情后的中國健康產業及投資》主題演講。她表示,當前醫療健康行業變革持續深化,得益于國內領先型企業和創新型企業多年的布局,國內創新迎來爆發期。此外,資本市場不斷改革,對醫療健康企業更為包容,企業上市難度降低、上市速度加快。國內醫療健康行業創新、國際化的主線不會變化,疫情帶來新變化和新思考,將加速新興技術和業態的落地,讓醫療健康行業更值得期待。
《疫情后的中國健康產業及投資》演講全文附后
峰會進行了年中通報表揚,發布了多項榮譽。高特佳投資再次榮膺兩項大獎:“中國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守信紅名單”、“2020年VC基金最佳回報TOP50”。高特佳投資作為國內醫療健康產業投資頂尖的機構,將繼續為推動私募股權投資行業規范健康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企業發展的同時,我們的醫保發揮了強大的指揮棒作用。醫保不只是降價,也調節了一些結構和品種,把一些不合格的、結構不合理的藥踢出去了,把一些不合格的輔助用藥踢出去了,把更符合百姓需求的藥,尤其是一些抗腫瘤的藥,把以前老百姓得腫瘤支付不起的藥都納入了醫保,近幾年中國衛生總費用支出高于去年,這幾年都實現了大幅增長,去年醫保費用衛生支出增速達到10%,占GDP的比重在6.6%,比以往也有所提高。
2018年11月,醫保也進行了結構調整,17種抗癌藥納入國家醫保,進行集采,平均降價幅度達到56%。首輪“4+7”采購,一開始很多外企沒有參與,后來這些外資企業為了進入中國更多市場,也紛紛加入了“4+7”采購。目前不但醫藥進入了“4+7”帶量采購,現在的醫療器械、醫療耗材等等產品都進入了“4+7”帶量采購,未來很多醫療器械也會有大量降價的必然性。
資本市場也相對有很多創新,我們說,高科技和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資本的助力。可以看到,資本市場也在不斷改革,對醫療健康,尤其是生物技術一類的企業更為包容,企業上市的門檻進一步降低,上市速度加快了,尤其是新上市的企業,普遍獲得了市場非常高的溢價。
從科創板來說,2020年1月到7月15日,也就是今年上半年,共有18家生物醫藥企業上市,其中科創板有12家,有5家企業是沒有實現盈利的高科技創新企業。這一點也真正體現了科創板對于高科技企業的支持,尤其是對于做醫藥和醫療器械的,得到了很多支持。
上半年推出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制度,5套上市標準,審核時間大幅縮短,有利于企業的發展。今年上半年,港交所有6家未盈利企業上市,我們之前投的一家企業,也是做抗腫瘤類的藥物,疫情之后在香港發行的時候,超額認購600多倍。之前我們說境內企業去香港上市沒有國內A股溢價高,但是今年上半年,有幾家醫藥企業在香港上市,都獲得了超高溢價。
高特佳過往在以上幾個領域都進行了布局。比如我們控股的博雅生物,在疫情期間,提高人體免疫力,加強抵抗力,他們的產品供不應求。復宏漢霖是國內的高科技企業,不但國內有產品上市,6月30日在上海生產的產品已經銷往了歐盟那邊,這是少見的中國生物單抗類似藥銷往了歐盟。維亞生物這類企業現在也是供不應求的。之江生物是這次疫情表現特別亮眼的,是首家第一個拿到核酸檢測獲得國家批準的,也是第一個研制出來的,當時CCTV也報道了,現在正在科創板審核。圣湘生物也是,他們也已經在科創板上市,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利潤比往年漲了88倍。華銀健康也是做檢測生物的,除了在公立醫院之外,在成都、南京、廣西都批準了他們做核酸檢測的第三方機構。
整體來說,我們健康醫療行業的投資,不管什么時候,我想所謂的機會都來源于我們做專業的研究、專業的分析。高特佳立志于研究發現價值。我們做的這些布局,看似是當前疫情下的贏家,但這些布局我們實際上是兩三年之前,甚至更久之前進行的投資,在早年我們就布局了真正具有科技價值、真正具有醫療屬性,能解決臨床痛點的一些產品和服務的標的和企業。
最后我想說,疫情對國計民生、很多行業,以及我們個人方方面面,都有著深遠的影響,當然對投資自然而然也會帶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在大健康醫療行業,我們始終致力于研究和投資真正具有臨床價值的,能夠解決老百姓臨床需求的,能夠解決臨床痛點的企業和產品,這是我們一直的方向。作為專注醫療健康產業的投資機構,我們的愿景是,通過我們的投資,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最后,祝各位來賓工作順利,身體健康,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