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0年對深圳來說是一個特殊的年份,既是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全面鋪開、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還是深圳本土創投業的20周年。在深圳成長的40年歷程中,深圳本土創投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深圳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深圳本土創投亦發揮了重要的資本的力量。在這個特殊的年份,證券時報正式推出“與特區共成長——對話鵬城資本人物”系列報道,順著深圳創投的成長足跡,回眸深圳特區成長的歷程。本期報道,專訪高特佳投資集團CEO、高特佳弘瑞投資董事長黃青。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在各個行業面臨生存挑戰的背景下,2020年上半年的醫藥健康行業可以用逆風飛揚來形容,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投中研究院數據顯示,醫療健康行業上半年投投融資案例數量達298起,交易金額規模超過600億人民幣,成為創投布局的重要賽道。
隨著康方生物登陸港交所,圣湘生物和安必平相繼在科創板上市,專注醫療健康領域投資的高特佳也迎來了一波醫療生態圈成員企業IPO的高峰期。作為股權投資行業內為數不多的女性代表,高特佳投資集團CEO、高特佳弘瑞投資董事長黃青坦言:“身上的擔子更重了,但我相信,堅持產業投資理念,用研究指導投資,布局真正解決醫療健康行業痛點的創新技術和服務模式公司,必然會帶來好的價值回報。”
高特佳投資集團CEO、高特佳弘瑞投資董事長 黃青
2003年,高特佳投資邁瑞醫療后,高速成長,成為中國醫療器械的全球名片,這讓高特佳第一次清晰感受到醫療健康產業的巨大需求和投資潛力。此后高特佳又陸續接觸個多個醫療項目、再到2012年控股投資博雅生物,這更讓其相信這個行業蘊含著無限潛能。
2012年,高特佳在國內率先提出“主題行業投資”理念,聚焦醫療健康賽道,成為私募股權投資行業走專業化路線的第一批機構。截至目前,其管理資金已超過200億元,累計投資項目達到140余個(其中,醫療健康企業70余家,涵蓋了醫療器械、生物醫藥、分子診斷、第三方檢測、基層醫院、醫療服務等全領域),并推動了22家企業成功上市。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的影響,和業內同行一樣,高特佳的投資速度有所放緩,但還是出手了7、8個項目。而前幾年布局的眾多項目為抗擊新冠疫情做出的貢獻,也讓黃青覺得特別欣慰。比如上海之江生物、湖南圣湘生物,是2020年新冠疫情首批研發獲批核酸試劑的企業,華銀健康、博奧賽斯、邁瑞醫療、博雅生物、聯影醫療等企業開發的創新產品和服務,也為疫情防控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貢獻。
“隨著資本市場對于生物醫藥領域企業的接納和包容,退出渠道更加多元化,更加堅定了我們在這個領域深耕的信心,也促進高特佳未來在投資階段上更加偏向早期,重點關注真正具有科技實力、未來能解決臨床痛點的產品和技術。”她說。
兩次加持邁瑞背后的不同邏輯
疫情的到來,使得醫療健康產業的投資備受青睞,資本市場給了疫苗、醫療器械、檢測等相關的公司非常高的估值,二級市場上該類公司也漲幅驚人。從投資輪次上來看,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上半年,已披露的一級市場醫療健康領域平均單筆融資額已達到4.21億人民幣。
資本的快速流入為醫療健康領域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強有力的支持,但在黃青看來,投資要保持自己獨立清醒的判斷,不能人云亦云,簡單地跟風投資。
“事實上在疫情之前,這個行業已經非常熱了,估值和溢價普遍較高,主要是因為香港和美國對于生物科技類企業的上市門檻放低,尤其是在盈利能力上給予很多的包容,疫情更是讓資本的關注度聚焦。未來隨著疫情慢慢退去,整個投資還是會回歸市場化的定價。我們會堅定投資策略,不能盲目去追高,也不能盲目去蹭熱點。”她補充道。
投資邁瑞醫療,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早在2003年,高特佳就對邁瑞進行了第一輪的VC投資,到2016年邁瑞醫療私有化回歸A股的時候,又繼續加持參與了第二輪的Pre-IPO投資。然而同一個企業,兩次投資卻各有不同的邏輯。
黃青告訴記者,在早期投資邁瑞的時候,高特佳判斷隨著中國加入WTO,國內醫療健康產業迅速崛起是必然的趨勢,2000年前后中國醫療器械產業仍處在極其初期的發展階段,大部分產品需依靠進口才能滿足醫院需求,當時邁瑞醫療從事醫療器械產品的開發和創新,創始團隊技術骨干也具備開拓進取的精神,很有可能成為醫療器械領域的行業領導者。
而在2016年回歸A股的時候,邁瑞醫療是非常有爭議的,當時市場上的機構普遍認為其560億的估值過高、后續增長動力可能缺乏,一旦在二級市場表現不好,虧錢是大概率會發生的,所以很多機構最終選擇了放棄。
“但我們當時對邁瑞醫療以及整個醫療器械行業進行了非常詳細的調研分析,結論是邁瑞醫療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醫療器械龍頭老大,產品覆蓋生命信息與支持、醫學影像、體外診斷等領域,幾乎覆蓋了國內所有的三甲醫院。2016年營收超過90億,海外收入過半,凈利潤過17億。”黃青說到這兒依然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未來行業一定是強者恒強的格局,因此對于邁瑞醫療來說,有一個較高的溢價是合理的。”
而高特佳的投資邏輯卻不僅僅是基于當下的估值,更重要的是對邁瑞未來增長性的判斷。從需求端看,中國醫療水平仍在快速提升,政府醫療衛生支出仍然維持高速,這意味著綜合醫療器械領域的高速成長仍有十足的保障。從團隊來看,其整體的科研實力、管理布局,以及在產品質量、品牌和銷售能力的優勢,其銷售、利潤和市場占有率都會有很強的后勁,財務表現也必然有放量的增長。
事實最終證明了高特佳投資邏輯的正確。2019年,邁瑞醫療的實現營收166億元,利潤接近47億元,2020年上半年營收高達105.64億元,凈利潤34.54億元,并且仍保持較高的增速,截至9月3日收盤,邁瑞醫療的最新市值已經接近4200億元。